政協委員作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協商產生,代表各界群眾參與國是、履行職責,是政協工作的主體。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要求,是發(fā)揮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中優(yōu)勢作用的關鍵所在。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qū)黨委和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全國政協關于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的意見》《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委員會關于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的意見》和《中共梧州市委員會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政協工作實際,現就強化我市政協委員責任擔當提出如下意見。
一、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的總體要求
(一)明確目標要求。政協委員要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把事業(yè)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委員職責,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扎實”新要求,以及關于廣西工作的“四個新”的總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干,勇立潮頭、力爭上游,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梧州新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把握主要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堅持發(fā)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fā)力;引導委員勤學習、勇擔當、善履職、展形象;堅持服務中心大局,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識,切實把人民政協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堅持密切聯系界別群眾,發(fā)揮團結引導、解疑釋惑作用;堅持委員主體地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二、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的主要內容
(三)強化政治責任擔當。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站穩(wěn)政治立場、堅定政治原則,切實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敢于發(fā)聲。
(四)強化政治協商責任擔當。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恪守憲法法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錘煉道德品行,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充分發(fā)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牢固樹立協商理念,掌握協商要義方法,秉持平等包容理念,積極參與政協履職活動,就國家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自治區(qū)和我市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進行政治協商。當好人民政協制度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充分發(fā)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
(五)強化民主監(jiān)督責任擔當。牢記新時代人民政協的使命任務,積極參與政協組織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執(zhí)行情況,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開展民主監(jiān)督,深入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反映情況,認真負責開展批評,務實提出建議。依據政協章程,通過政協會議、提案、視察、社情民意信息、委員來信來訪、委員舉報和民主評議等,以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協商式監(jiān)督。敢于講真話、建諍言,及時反映真實情況,勇于提出建議和批評,幫助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查找不足,促進轉變作風、改進工作、反腐倡廉,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推動各項改革發(fā)展舉措落到實處。
(六)強化參政議政責任擔當。落實“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guī)矩、重品行”要求,聚焦推動科學發(fā)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和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參政議政。積極開展“引企入梧 委員行動”“鄉(xiāng)村振興委員行動”等,努力為改革發(fā)展出實招、謀良策。積極宣傳改革發(fā)展的大政方針,引導所聯系群眾支持和參與改革發(fā)展,正確對待新形勢下改革發(fā)展帶來的利益格局調整,為改革發(fā)展添助力、增合力。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多做春風化雨、解疑釋惑的工作,多做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推動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七)強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責任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和履職特點規(guī)律,深刻把握人民政協作為具有中國特色制度安排的優(yōu)勢作用,充分發(fā)揮統(tǒng)一戰(zhàn)線功能,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yè)、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奔跑追夢的精氣神。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tǒng)一,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實現思想上的共同進步,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發(fā)揚“團結一批評一團結”優(yōu)良傳統(tǒng),共同營造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協商氛圍,推動表達觀點、傾聽意見、互動交流有機統(tǒng)一,把更多人團結在黨的周圍,切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
(八)強化凝聚共識責任擔當。堅持發(fā)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fā)力,深刻認識建言資政是履職成果、凝聚共識也是履職成果。在履職活動中既談意見建議,也談體會認識。把參加履職作為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提高形成共識、增進共識和傳播共識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在履職活動中亮明身份,發(fā)揮好政協組織和界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和自治區(qū)黨委、市委決策部署,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積極主動聯系服務界別群眾,了解思想狀況,聽取意見建議,反映愿望訴求,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各界和不同利益群體和諧。發(fā)揮在本界別、本領域、本單位影響力和示范作用,多做政策宣傳、引導預期的工作,爭做黨的政策宣傳員、思想政治引領者、界別群眾貼心人,團結各族各界群眾聽黨話跟黨走。
三、政協委員應著力提升履職擔當本領
(九)提升政治把握本領
1.強化思想理論武裝。落實人民政協作為政治組織的根本要求,發(fā)揚政協委員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參加“書香政協·崇學同行”委員讀書實踐活動,通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小組、委員學習座談會、形勢報告會、履職講座等,自覺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
2.樹牢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歷史、人民政協歷史,學習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和人民政協理論,提升政治素養(yǎng),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3.樹牢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參加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為主旨的學習考察活動,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積極參加“助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qū) 委員行動”,堅持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堅守民族團結生命線,推動各民族大團結。
(十)提升協商議政本領
1.努力學習履職知識。按照委員學習培訓規(guī)劃,落實學習培訓制度,每位委員屆內至少參加1次集中學習培訓活動,同時依托各類學習平臺以及訂閱報刊自主學習,參加政協各項履職活動加強學習交流,熟練掌握政協基本知識、重要原則和工作規(guī)則。
2.自覺增強協商意識。熟悉政協全體會議、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專題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跨區(qū)域專題協商、聯動協商等各類會議、有關活動規(guī)則程序,掌握協商對話的技巧、溝通的藝術、說服的能力,寓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于協商議政中,在深入互動中促進不同思想觀點交流交融,求同存異、聚同化異,不斷增進了解、加深理解,深化認識、達成共識。
3.不斷提升建言水平。立足所在界別及行業(yè)、領域發(fā)揮優(yōu)勢專長,善于把專業(yè)意見轉化為政策選項,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做到情況清楚、論證嚴謹、對策精準,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監(jiān)督監(jiān)在關鍵處。
4.積極學用科技手段。適應信息化、大數據時代要求,掌握網絡議政特點和形式,積極參加政協開展的網上調查活動等。
(十一)提升調查研究本領
發(fā)揮政協位置特殊、角度客觀優(yōu)勢,積極參加政協視察調研,開展委員自選議題協商調研,運用現場調研、隨機走訪、問卷調查、網絡視頻、線上線下結合等調研方式。選準切入口,加強對調查情況的綜合、歸納、提煉、概括,通過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增強意見建議針對性、實效性。善于綜合運用調研報告、提案、大會發(fā)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反映調研成果。鼓勵和支持委員申報參與重大戰(zhàn)略性問題研究。
(十二)提升合作共事本領
1.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強化團結合作理念,講民主、講平等、講尊重,通過政協視察調研、協商議政等履職活動和界別聯誼、書香政協讀書活動、委員活動日、書畫文藝活動、網上交流等平臺,發(fā)揮專委會負責人、界別召集人、小組召集人、調研組組長等作用,認真聆聽和思考不同意見,落實“有事好商量”,在尊重多樣性中尋求一致性,積極營造“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合作共事能力和水平。
2.發(fā)揮中共黨員委員模范帶頭作用。政協委員中的共產黨員要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帶頭廣交深交黨外朋友,在政治引領、發(fā)揚民主、凝聚共識、合作共事、廉潔奉公等方面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委員聯系中心、界別委員工作室、委員聯絡站、求同茶室、委員書屋、協商大篷車及網絡平臺等,不拘形式不拘主題與黨外委員溝通情況、交流思想、解惑釋疑,通過協商討論、談心談話交流、走訪看望等途徑加強經常性聯系,傾聽黨外委員心聲,促進合作共事。
四、政協委員要加強聯系界別群眾工作
(十三)豐富和拓展委員聯系群眾的途徑。保持密切聯系群眾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參加市政協專門委員會聯系界別的相關活動,不斷豐富和拓展委員聯系群眾的途徑。通過舉行界別協商會、座談會、研討會、學習報告會等,開展結對聯系群眾、走訪界別群眾,反映所聯系的社會各界群眾的愿望和訴求。建立界別群眾意見建議分析機制,轉化為提案、大會發(fā)言或社情民意信息。
(十四)增強群眾工作針對性實效性。民主黨派界別委員、無黨派人士界委員要加強對本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引導。少數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員要深入各族群眾之中,宣傳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港澳委員要聯系各界民眾,支持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共同維護和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wěn)定。有關界別委員要加強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溝通聯絡,推動更好發(fā)揮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十五)面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積極參加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活動、形勢報告會、界別代表性人士座談會、專題講座等,帶頭到鄉(xiāng)村、社區(qū)、企業(yè)宣講,帶頭送政策、送技術、送文化、送健康、送溫暖。認真傾聽民意,協助黨委、政府多做政策宣傳、解疑釋惑、協調關系、凝聚共識的工作。適應全媒體形勢下多角度、多形式的宣傳工作,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宣傳闡釋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講好政協故事、人民政協制度和新型政黨制度的故事,傳播正能量,為梧州經濟社會發(fā)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五、做好政協委員履職服務管理工作
(十六)加強履職管理。嚴格執(zhí)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梧州市委員會委員履職工作規(guī)則》等一系列委員履職服務管理規(guī)章制度,健全委員履職情況統(tǒng)計制度。完善各類履職服務和管理臺賬,加強委員出席會議、提交提案、大會發(fā)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管理,做好委員參加視察調研、學習培訓和讀書活動、聯系界別群眾,以及在專項工作和重大任務中的履職管理。
(十七)完善激勵機制。健全政協委員履職評價機制,每年對協商活動、專題調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質量進行評價,對表現突出的委員以適當方式予以鼓勵并通報委員所在單位。探索建立委員參加讀書活動、聯系界別群眾、參與專項工作等履職情況評價辦法。加強委員履職宣傳工作。
(十八)強化紀律約束。委員參加會議活動應遵守市政協會風會紀和視察考察紀律。因故不能參加應出席的履職活動,應嚴格履行請假手續(xù)。
委員參加履職活動要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利用政協委員身份牟取個人、小團體和特定關系人的利益,不利用委員身份干預執(zhí)法、干涉具體司法案件或插手招標投標,不在參加履職活動時變相從事商業(yè)活動。
對嚴重違反政協章程、全體會議和常務委員會會議決議(決定)的委員,按程序依據情節(jié)給予警告或撤銷委員資格處分。
(十九)做好服務保障。尊重和保障委員依照政協章程行使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政協工作提出意見、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完善多層次聯絡服務委員制度,充分發(fā)揮政協參加單位、專門委員會、界別、機關等聯絡和服務委員的作用,精心組織政協各項會議和活動,做好提案、視察、考察、調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大會發(fā)言等工作,積極為委員知情明政創(chuàng)造條件,定期向住縣(市)和港澳委員通報工作情況,做好委員參加政協會議活動的溝通協調、經費保障等工作,建立委員本職工作與政協履職工作協調機制,協調委員所在單位對其履職支持保障。
(二十)其他。聯誼委員會可根據本意見,結合港澳委員實際制定專項指導意見。